湖南省礦產資源調查所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欽杭成礦帶湘南段銅錫多金屬礦產深部探測技術示范”項目日前通過評審。
項目施工人員與科研人員通過改進施工工藝,采用石油鉆管全面鉆頭鉆進,高壓水沖取巖粉,結合單管普通鉆進間隔取巖心,順利穿過近千米的軟弱復雜巖層,最終鉆進至3008.93m終孔,完成科學深鉆的各項任務,創(chuàng)造了在南方深部連續(xù)軟弱復雜巖層中完成超長鉆進的先例。其中深孔鉆探驗證與探測技術示范研究成果,成功驗證了項目提出的欽杭成礦帶湘南段與銅錫多金屬礦有關的巖漿演化晶粥體模型和坪寶地區(qū)銅錫多金屬復合成礦模式、“中心對稱”成礦機制和控巖控礦構造體系等理論成果,豐富了陸內巖漿熱液成礦理論的內涵,助推了陸內巖漿熱液成礦理論的發(fā)展。
評審專家表示,根據(jù)鉆探結果,可見到視厚度達101.40m的黃鐵礦、黃銅礦、赤鐵礦化蝕變帶,圈出了湘南地區(qū)最低標高的厚大銅礦體(真厚度17.73m,平均品位Cu0.51%、S23.49%、Ag4.76g/t),驗證了施工前建立的綜合找礦信息模型在深部基本有效,并進行了有益補充,完善了寶山深部地物化找礦方法,使湘南地區(qū)深部探測技術獲得了實質性突破。
作者:熊念旭 文一卓
來源于:中國礦業(y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