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省地礦局所屬的省物化探院和322地質隊承擔的宣城市洪林橋地區(qū)銅多金屬預查項目近日通過評審。項目完成1∶1萬地質草測、1∶1萬土壤化探、1∶1萬磁法、1∶5000重磁剖面測量、可控源音頻電磁測深、激電測深、填圖鉆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初步構建了麻姑山礦床模型,為下一步鉆探驗證工作提供了依據(jù)。
該項目是2018年度安徽省地質勘查基金第一批(新立)項目,也是安徽省首批綠色勘查示范項目。項目旨在充分收集麻姑山礦區(qū)及外圍地質、物化探資料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構建麻姑山銅鉬礦床找礦模型的基礎上,采用地、物化綜合手段,確定有利成礦部位進行鉆探驗證,圈定普查找礦靶區(qū)。
安徽省物化探院應用物化探新技術、新方法,采用鉆探新工藝及淺鉆代替槽探等手段,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通過對施工環(huán)境的恢復治理達到綠色勘查目的。在物探綜合剖面完成后,及時對剖面路線播撒了草種進行復綠。填圖鉆(淺鉆)實施工作采用了鐵桶代替循環(huán)池,機臺鋪設防滲布的方式開展,實現(xiàn)了泥漿油污不落地,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