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才幾千年,算上有古人類化石和遺跡的記錄,也不過上百萬年。如果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地球的演化,那么,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長河中,依然可以找到幾個標志性的大事件。今天,我們從地質構造變動的角度來看一下,地質歷史上的8大構造運動。
1、阜平運動(25億年前)在太古宙末期,有一次大的構造運動稱為阜平運動(25億年前)。它使得硅鋁質地殼形成、加厚,成為小型穩(wěn)定地塊,稱為陸核。火山巖減少和沉積巖增加,說明阜平運動后,Ar分散的古陸核已經(jīng)聯(lián)合成為較大陸核,Pt1分布于韌性剪切成因盆地內,呂梁運動使其焊接,并進一步擴大固化形成原地臺。阜平運動的重大義是,形成了陸核。
2、呂梁運動(19億年前)這是一次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間的構造期,在此期間,在今中國及周邊地區(qū)發(fā)生了呂梁運動或稱呂梁事件。
因為呂梁運動在山西呂梁山的表現(xiàn)最典型,故而得名。與此同時,山西五臺山地區(qū)也有比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學界稱之為滹沱運動(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呂梁期稱為滹沱期。呂梁運動的其他名稱尚有中條運動(晉南)、興東運動(黑龍江)、鳳陽運動(安徽)和中岳運動(河南登封)等。呂梁期相當于國際地質科學聯(lián)合會(2004年)確定的古元古代成鐵紀(2500-2300Ma)、層侵紀(2300-2050Ma)和造山紀(2050-1800Ma)的全部。
呂梁期的年代久遠,目前只能對這期間的構造運動做粗略的描述。在呂梁期,可以識別出構成后世中國大陸的五個地塊,即原始中朝地塊、揚子地塊、華夏地塊、哈爾濱地塊和準噶爾地塊。其中原始中朝地塊是在呂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陸塊拼合而成的,從而形成了統(tǒng)一的結晶基底,即形成華北地塊。
晉寧運動
3、晉寧運動(10-8.0億年前)晉寧運動(Jinning movement,Tsinning movement)由米士(P.Misch)于1942年創(chuàng)名,是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構造運動。是根據(jù)云南中、東部晉寧、玉溪等地南華系澄江砂巖與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陽群之間的顯著角度不整合確定。這次運動發(fā)生于距今8億年左右。使昆陽群劇烈褶皺,而澄江組則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華南普遍存在。前澄江運動、皖南運動、休寧運動、雪峰運動等均與之相當;鹕綆r減少和沉積巖增加,說明晉寧運動后,分散的古陸核已經(jīng)聯(lián)合成為較大陸塊,晉寧運動使其焊接,并進一步擴大固化形成為相對穩(wěn)定的大型板塊-揚子板塊。
4、加里東運動:古生代早期地殼運動的總稱,主要指志留紀至泥盆紀形成山地的褶皺運動,加里東運動的完成標志著早古生代的結束。加里東(廣西)運動使華夏板塊向北俯沖,最終與揚子板塊碰撞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更大的板塊——華南板塊。
5、海西運動:當加里東運動終結后,整個地殼比較穩(wěn)靜這時沒有褶皺運動,海西早期(泥盆紀至石炭紀)只有升降運動,形成了許多陷落盆地群。從石炭紀末到二疊紀,為海西運動的后半期,海西褶皺運動,它將俄羅斯地塊和西伯利亞地塊連接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亞歐大陸的雛形。
印支運動
6、印支運動:三疊紀中期至侏羅紀早期的地殼運動。 印支運動對中國古地理環(huán)境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它改變了三疊紀中期以前“南海北陸”的局面。印支運動后,中國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陸轉變?yōu)闁|西差異,包括川西、甘肅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皺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帶,仍屬特提斯型海域;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qū)大部分已由淺海轉為陸地。從此中國南北陸地連為一體,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陸地環(huán)境。
7、燕山運動:燕山運動由翁文灝(1927)命名,是侏羅紀和白堊紀期間在中國廣泛發(fā)生的地殼運動。 該運動形成了大量褶皺斷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斷陷盆地,并伴以巖漿活動,特別在東南沿海一帶花崗巖侵入和火山巖的噴發(fā)尤為劇烈,顯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帶構造活動的加強。經(jīng)過燕山運動,中國地貌的構造格局已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 這也是我國一個主要的成礦時期:盆地的形成導致油氣的形成,華南地區(qū)斷陷小盆地內往往形成膏鹽等非金屬礦產(chǎn);巖漿、火山活動形成重要的內生金屬礦產(chǎn)等。
喜山運動
8、喜馬拉雅運動:新生代地殼運動的總稱,因形成喜馬拉雅山而得名,也叫做“喜山運動。 這一運動對亞洲地理環(huán)境產(chǎn)生重大影響。印度板塊由南半球向北運動,最終碰撞到歐亞大陸上。西亞、中東、喜馬拉雅、緬甸西部、馬來西亞等地山脈及包括中國臺灣島在內的西太平洋島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間的古地中海消失。特提斯(Tethys)洋閉合,青藏高原強烈上升,形成西高東低大江東去的格局。 這一運動最終給人類帶來了一個活躍的環(huán)形地帶,即環(huán)太平洋外帶(地震、火山及板塊構造)及內生礦產(chǎn)的形成,這一地帶形成了很多世界性的著名礦產(chǎn)地,如智利的銅礦,澳大利亞的鐵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