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磨運動中,研具與工件之間應處于彈性浮動狀態(tài),而不應是強制的限位狀態(tài)。
2、研磨運動應使運動軌跡不斷有規(guī)律的改變方向,避免過早地出現(xiàn)重復。
3、研磨運動應工件均勻的接觸研具的全部表面。

4、研磨運動應工件受到均勻研磨,即被工件表面上的各點所走的路程應相等。
5、整個研磨運動自始至終應力求平穩(wěn)。特別是研磨面積小而細長的工件,較要注意使運動方向的改變要緩慢,避免拐小彎,運動方向要盡量偏于工件的長邊方向并放慢運動速度。
鑄鐵平板設計注意事項:
1、筋板的布置要均勻而有序,或成矩形,或成環(huán)型,既不能布置過密(結構上導致無法鑄造),也不能布置太稀疏(結構剛性不足),要充足考慮鑄造平臺的受力特點,該加筋板的地方加筋板,該留空的地方盡量留空。
2、改成要設置吊裝孔,這是很多初學設計的人容易忘記的一個點,因為一般牽涉到要鑄造的鑄鐵平板,很多都是很大很重的平板,如何吊裝是要考慮的,吊裝孔的設置不單要考慮單個零件的吊裝,還要考慮整臺設備如何吊裝,所以吊裝孔的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對平臺鑄件成型后的熱處理要求(去掉鑄造內(nèi)應力)——時效處理,這個要作為一個硬性規(guī)定寫進圖紙的技術要求里面,同時要在和鑄造廠簽訂的合同里有所體現(xiàn),以確定鑄件的材質(zhì)均勻和穩(wěn)定性。
4、充足考慮鑄造過程中的分型面的設置和離心的放置問題,還有不要有封閉的型腔,因為這在后將導致無法清理廢沙等,如果自己無法命了所有知識點,建議多和鑄造廠的技術工程師溝通,并按他們的要求對圖紙作相應的修改,這樣是理想的途徑。
5、輪廓小化處理,在達到剛性要求和結構特點的前提下,要盡量縮小鑄鐵平板的體積(外形尺寸),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鑄造成本,也愈便于鑄造造型(木模設計與制作),同時也可以讓平臺結構愈緊湊。
6、鑄件的壁厚盡量均勻而過渡平滑,不要有太大的突兀,一些折邊或轉(zhuǎn)角盡量用大的圓弧過渡,以免產(chǎn)生鑄造應力和加工應力。
7、結構設計盡量采用對稱的結構形式,在平臺的輪廓上盡量采用直線型輪廓(便于鑄造),這樣便于結構的受力均勻和形變均勻。
8、機械加工面盡量減少,一些不重要的面或者沒有要求的面,不要放置加工符號,因為放置了加工符號就意味著這個面會預留加工余量,無論是從鑄造成本和加工成本來說都是不合算的。
鑄鐵平板澆鑄位置如何確定?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1、澆鑄位置還應有利于減少砂芯數(shù)量、使砂芯易于固定、易于排氣。
2、重要面、大平面不向上的原則,這是因為澆鑄位置的上面容易出現(xiàn)各種鑄造缺點,如氣孔、查孔、沙孔、夾砂等缺點。
3、薄壁部分不向上的原則,防止?jié)膊蛔、冷隔?/span>
4、厚實部分向上的原則,盡量讓厚實部分位于上方,實現(xiàn)順序凝固,易于冒口補縮。對于收縮大的合金較是如此。
使鑄鐵平板的流程是選擇泡塑珠粒-模型制作-模型組合成簇-模型涂層-振動造型-澆注置換-冷清理。